良醫

尊重個人情感選擇 勿歧視同性戀者

(吉隆坡訊)現代社會仍對同性戀有成見?

性教育工作者蔡秀琴指出,現代人對同性戀已不陌生,對於個人的性傾向也有普遍的認知。但大多數人仍把同性戀者當做特殊現象看待,導致他們找不到存在感及尊嚴,缺乏自我面對的勇氣。

Advertisement

“尤其是青少年,更艱辛困難,他們在這時期尋找人生價值與方向,自我角色的認同,處理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這時候若發現自己的性傾向與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這時候的他們會浮現這些問題:‘我怎麼了?我居然會對同性的朋友產生好感,我是不是不正常了?’雖然社會觀念正在進步,但是說起同性戀,有些人還是會認為這有違反自然規律或是道德敗壞的事情。還有不少人甚至認為,同性戀是精神疾病或異常,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她解釋,對於同性戀的看法,在醫學界里在過去數十年里有3個非常大的變動:

1973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及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從疾病分類系統中去除。

ADVERTISEMENT

1990年,聯合國的衛生組織(WHO)正式將同性戀從疾病名冊中去除,認為同性戀是人類性傾向其中的一種正常類別。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或異常,而且無需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療。

2001年,中華精神科科學會推出的第三版《中國精神疾病障礙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這表示同性戀在中國實行了非病化,也就是說國際醫學界和心理學界普遍認為同性戀不是疾病或精神障礙,也不能以自願改變的主觀選擇。

接受輔導助減輕焦慮

“許多青少年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後,往往會產生自我焦慮與擔心,但又不敢讓好朋友及家人知道,所以會陷入不知道怎麼辦的困境。雖然我們知道同性戀並非疾病或異常,但是從認知到接受并不是二分法,而是漸進式慢慢演變的過程,間中還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掙扎、懊惱、憤怒、害怕、無助、沮喪等的情緒,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被這些情緒困擾,無法接受自己。”

她說,這些都是每個人遇到自己還不了解,還不能接受事情的時候都會有的負面情緒而困擾,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要度過這階段,你必須先接受自己的這個真實情感反應,才可選擇自助或求助的方式,讓自己活得自在。

她建議青少年,透過閱讀書籍以了解同性戀者的經驗分享,從中找到可以協助自己的方法。因為書籍的內容比網上的會更全面及客觀。她也認為,這些經驗分享仍有許多需要釐清的部分,因此,建議你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起深入對話。

“這人可以是你的父母長輩或學校的輔導老師,若想要更有隱私,可找輔導中心的輔導員,無論是面談或電話交談,都會有幫助。”

她強調,接受輔導並不是要改變你的性傾向,而是要坦然面對自己的個別差異,所有的心理輔導最終目標都是讓人的心理變得更健康及快樂,更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畢竟我們都要面對一個相對現實的事情。

“同性戀是社會的少數,而少數的權益是不可忽視的,所以需要你們更堅強。我相信,社會越文明與發達,人的觀念會變得更寬容及接納。”

告白需要勇氣 尊重對方選擇

青春期的少年男女,對愛情產生嚮往,希望可找到一個相知相惜的對象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但對於喜歡同性的青少年而言,他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卻會比異性戀更多。

蔡秀琴表示,同性戀者有很多疑問與顧慮,并擔心遭到喜歡的人拒絕和輕視,被視為異常或異類。

要有心理準備被疏遠

她說,同性戀者除了擔心遭到暗戀對象的拒絕,也擔心自己的性傾向被人輕視及歧視,更嚴重的,還會遭到嘲笑、排擠甚至霸凌。

“當然,每個人都有喜歡一個人的權利及自由,但是也有被拒絕與疏遠的可能,其實異性戀也會經歷這些困擾與現象。”

她說,很多青少年在告白后,也可能陷入上述的困境。因此,他們需考量所有的可能性及面對結果的心理承受度,才決定應否告白,畢竟年少時期沒有足夠的歷練,去接受自己不夠理解的事。

“如果你不想隱藏自己的感情,對於喜歡的對象有足夠的信心,覺得對方不接受也不會輕視甚至透露你的性傾向,那你可以做出告白的決定。當然,事情是沒有絕對的,你要有心理準備接受對方疏遠的可能性,甚至無法遵守之前許下的承諾的結果。若沒有這個把握,也許默默地喜歡,也是一種選擇及決定。”

人人有追求幸福權利

她提醒,以上的決定都是自己抉擇,沒有人可以給你最好的建議,因為一切都是不可確定的,就好像沒有人可以幫你決定你要不要與一位異性朋友告白一樣,但一定要尊重對方的選擇,無論是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因為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感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開講嘉賓:蔡秀琴
中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臺灣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士
臺灣性學會認證合格性教育講師
董總學務與師資局輔導工作小組組員

坦承性取向 母親需時間接受

Q1:我是女同性戀者,在向媽媽表達與溝通后,但她完全不能接受。到社會工作后一直暗示我找男友,催我結婚生子,她甚至對我說:“我對你這麼好,你怎可以讓我失望呢?”甚至還用道德觀“綁架”我。

其實,為了避免與她爭論,我已盡量不談這類的話題,我該怎麼辦?

A1:首先必須釐清問題的緣由,其實,這樣的情況也可發生於異性戀者。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在工作穩定後,可以成家立業,你媽媽可能將這兩件事的焦慮與壓力加在一起了,第一是要你快點結婚生子;第二是擔心同性戀而無法完成她的期許。

至於如何與母親溝通,其實你可告知母親,她是你生命最重要的人,所以才將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同性戀)告訴母親,并相信母親最終一定會接受你的選擇,也希望以後可以成為更快樂的人。

或許你母親未必能立刻接受,但你可以一直重複告訴她,讓她把焦點放在能讓你更快樂的點上,只不過這或許需要很長的時間。

哪怕是異性戀者也會被道德觀綁架,如幾時結婚,生孩子等決定都有選擇的自由。婚姻對孩子而言是個重要的人生階段與經歷,但並不是必然的。

同性戀這一條路不好走最大的原因是,社會大眾還是保持異性戀是主流的眼光,而我們必須跟從主流的看法。

我們是否應隨着父母的意願或社會主流?這就必須回到“同性戀是個人的選擇”的意識上。我們不會去追究同性戀是如何形成,反而能接受讓同性戀者可以更快樂與自在。

如果大家都有這一種共識與概念,那我想會有更多人用寬容的態度去接受事實。

這是二維性別觀,即使很多人不接受同性戀,社會仍存在各種不同的性傾向,這是大家需要承認的,同性戀可否快樂與自在的生活,是大眾必須關注的。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